大师兄

02 | 四轮MVP框架导读:产品从无到有的创新,有通杀的法门吗?

你好,我是苏杰。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产品“从无到有创新”的通用方法。

要想知道产品从无到有的创新通杀法门,你需要先了解一个概念——VUCA,这四个字母分别对应着一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。

  • V:Volatility易变性
  • U:Uncertainty不确定性
  • C:Complexity复杂性
  • A:Ambiguity模糊性

VUCA时代下我们的困境

VUCA的中文含义分别对应着易变性、不确定性、复杂性和模糊性。

你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,VUCA描述的其实是时代特征,就是在说我们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太快,问题也越来越复杂。所以,如果你还是在用传统做产品的方法,往往会做出一个市场不要的东西。

也许你对这句话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,那我来分享一个故事,或许就可以清楚地告诉你,VUCA时代下,我们到底在面临什么样的困境。这个故事来源于我组织翻译的《启示录》这本书。

作者Marty Cagan当时在如日中天的惠普公司,和优秀的团队一起开发一款技术领先的软件。他们辛勤工作一年多,牺牲了无数个夜晚和周末,为惠普增添了不少专利,也开发出了符合品质要求的产品。然后,团队把产品翻译成多种语言、培训销售团队、做媒体公关,都收到了良好的反馈。产品发布后,正当大家以为万事俱备,准备开始庆贺的时候,问题出现了——没人购买这款产品。

如果你熟悉软件工程,就知道他们的工作模式是很成熟的瀑布模型,确定目标,然后设计、开发、测试、发布。但,这个方法论的有效性是有隐藏前提的,那就是,在开始定目标到发布的这段时间差里,需求不会发生变化。所以,才会有类似“需求冻结”这样的节点来保护开发的工作。

而在VUCA时代,以上假设能成立吗?显然不能。

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,用户的需求无时无刻不在变化。于是,各行各业推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案。

四轮MVP框架和DS方法论

比如在生产领域,丰田公司提出了精益的概念,后来由此发展出如精益创业、精益设计等方法;在软件开发领域,有前辈提出了敏捷,Agile的概念;在设计领域,著名设计公司IDEO和斯坦福的设计学院总结出了Design Thinking,然后被Google Venture改造为Design Sprint。

它们的具体应用细节不同,但背后的思想都是同宗同源的,都有这样几个关键词的影子:迭代、试错、小步快跑。

于是,我自己尝试在此基础上,发展出了我的四轮MVP框架,用于解决VUCA时代产品创新从无到有的各个环节碰到的问题。

我来为你解释一下,其中MV代表最小有价值,是英文Minimum Valuable两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,而P分别代表纸面研究(Paperwork)、原型(Prototype)、产品(Product)、推广(Promotion)四个英文单词。

特别说明一下,这个MVP框架与精益创业里的最小可行产品(MVP)并不相同。精益创业里的MVP,最小可行产品中的V是Viable这个词,更强调可行,我这里用的V是Valuable,更强调有价值。

它们对应着四种方法论,我总结为四轮DS,分别是探索冲刺(Discovery Sprint)、设计冲刺(Design Sprint)、开发冲刺(Development Sprint)和分销冲刺(Distribution Sprint)。

接下来我依次为你解释这个框架的应用。

Paperwork

第一轮MVP中的P是Paperwork,产出物是纸面研究的结论,用的方法是Discovery Sprint,中文可以叫做探索冲刺。

这个阶段,产品创新还在想法阶段,验证的重点是问题本身。也就是说,你需要确认,你的问题到底是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,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问题,是否已经有人解决了这个问题等等。

在这一阶段,要做的任务可以由单人完成,基本上是纯案头工作,通过查看行业报告、做竞品分析、和用户聊聊天,据此来过滤各种不靠谱的想法。

Prototype

通过第一轮MVP的想法,会进入第二轮MVP,这里的P代表Prototype原型,用的方法叫Design Sprint,即设计冲刺,这个方法是谷歌创投最先提出的,已经应用了不少年。

在这个阶段,验证的重点是解决方案。但因为还没有真正的产品,所以是用某种形式的产品原型(或者叫样机、Demo)来验证。我们要考察用户是否能理解这个解决方案,这个方案和既有方案相比,是否有足够的额外价值让用户愿意转移,等等。

这时候,我们需要有原型能力的角色加入团队,在方案层面“先发散,后收敛”,做出原型,并让用户试用原型,获得反馈后,不断修正原型,甚至回到第一轮Paperwork修正想法。

Product

通过了原型验证的解决方案,会进入第三轮MVP,这里的P代表Product,也就是产品经理们最熟悉的MVP了,对应的方法论叫Development Sprint,开发冲刺。

在这个阶段,验证的重点是真实产品是否可以培养出用户习惯,用户愿意用,能更高效地解决用户需求、创造价值,并且让用户愿意反复使用。这时候,我们会关注某些和用户留存有关的指标。

到了这一步,实现真实产品的团队就需要介入了,对IT行业来说,比如开发工程师,团队要完成设计、开发、测试、发布的闭环,做出一个最小化的,有价值的产品。

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,此阶段切忌引入过多用户,因为用户往往只给你一次机会

等习惯验证完成之后,就要进入推广阶段,这就牵涉到最后一轮MVP了。

Promotion

第四轮的MVP,P是Promotion推广,对应的方法论是Distribution Sprint,分销冲刺。

这是营销阶段,我们主要要验证增长,有哪些让产品增长的渠道可以用?哪个分销渠道获取的客户质量最高,成本更低?

这时候,营销团队需要发力,先找到各种可能的方式,做小规模推广尝试,测试渠道,逐步确定优选渠道,降低分销成本。

对于以上四轮MVP,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点要说一下。

1.上面的每一步中,用户参与都是必须的,因为我们身处VUCA的时代,信息、需求瞬息万变,我们必须紧跟信息的来源,而很多信息其实就是用户和市场告诉我们的。

2.以上四轮,资源投入越来越大,所以过滤器的开口应该越来越小,即进入下一轮的产品越来越少,最终是集中优势兵力,重点突破极少数的产品。

3.不同的产品形态,在每一轮停留的时间、投入的资源也不尽相同。比如“造车”相比于“做微信小程序”,真实产品的投入大了很多,所以“造车”会倾向于在早期轮次中做更多的工作,而“做微信小程序”则更会选择先把产品做出来,错了再改的模式。

4.这四轮走完,产品也才刚刚上路,如何让产品不断进化,如何让公司从单一产品阶段走向多元化阶段,并不在这个框架的讨论范围内。

MVP框架的应用

只在理论上知道“MVP框架是如何运行的”还不够,接下来我会给你举些例子,告诉你它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。

Paperwork

我坚信,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通常已经有解决方案了,只是效率有高有低。

所以,当你要验证想法的时候,去问问用户“现在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”,往往就能得到很有价值的回答。

这是一位朋友给我说的故事,他发现图片识别技术可以用来区分小鸡的公母,觉得可能找到了一个创业机会,于是很兴奋的去做调研,却发现根本没有需求。

简单地讲,现在的养鸡场分大、中、小三种。大型养鸡场的典型客户是肯德基这样的,公母都要,不用区分。中型养鸡场会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决定,不会主动区分,比如客户只要母鸡,他们再做挑选,选好了给到客户,而这里综合的额外成本可以忽略不计,甚至可以转嫁给客户。而小型养鸡场就是农户,典型客户如餐厅,通常会让客户自己到地里来抓鸡,并没有区分小鸡公母的必要。

于是,他们做了几天的Paperwork,就把想法放弃了,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。

Prototype

几年前,有一位创业者说发现了一个机会,因为双创大潮的涌来,越来越多没经验的创业者开始创业,于是,他认为创业者们很可能需要一个“创业者的hao123”,简单地讲,就是做一个网站,把创业时各个阶段会用到的产品和服务都汇集起来,创业者们可以按需索取,降低成本、提高创业成功率。

我很难直接判断这个想法是否靠谱,于是我和他讲,你可以先做一个原型,比如写一篇微信文章,把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一些服务都罗列一下,把这篇文章发到创业者聚集的微信群里,看看浏览、转发、收藏等数据是否漂亮,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。后来,他这么做了,发现并没有出现什么火爆的现象,于是,他就回去继续优化想法了。

这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用原型来验证解决方案的例子。

Product

早些年有一个兴趣爱好社区,想做自己的交易系统。

想解决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没啥疑问,重点在于,一开始上线的系统,应该做到多复杂呢?

举个例子,先聚焦到一个点,第一个版本要不要做“退款/退货”这种“逆向交易”功能呢?你一定知道,正常的正向交易流程,可以满足买卖双方之间下单、付款、发货、收货等常规需求,是交易系统必备的。而退款/退货会使系统复杂度大幅增加,实际工作量不只翻倍,往往会超出3~5倍。

那怎么来验证开发“逆向交易”功能的必要性呢?

我给他们这样的建议,先在线上做一个假的“退款/退货”按钮,用户点击以后,系统直接给客服人员发邮件,由客服人工完成处理。这样运行几周后看看效果——如果客服只收到几封邮件,那么就继续采用“人肉”处理;如果收到的邮件多到人工处理不过来,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上系统了。

Promotion

前面几关都过了,你手里有一笔推广预算,如何才能让这笔推广预算的投入产出比最高?这就是分销冲刺要解决的问题了。

拿我公司的良仓孵化器举个例子,我们做过一个面向创业者的类似miniMBA的培训项目,当时我们有很多渠道可以接触到潜在客户,不过哪个渠道好,一开始谁都不知道。于是,我们做了为期两个礼拜的分销冲刺,大家分头向各个方向发力,直接看能签约、付款的数字结果。有人主攻通过良仓已经服务过的企业高层,有人主攻良仓合伙人的朋友圈,有人主攻高校MBA的渠道,有人主攻商会类的渠道……

两周以后,有了结论,分兵几路的人马就只保留一路,合力主攻那个效果最好的渠道。

四轮MVP的四个例子说完,你还可以思考一下,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上这一讲里说的方法。比如买车之前,是不是可以租上对应的车型,来一次三五天的自驾游?准备开始炒股之前,先用模拟软件小试身手?

欢迎你给我留言,说说你们的应用例子。

小结

今天所讲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大框架,之后的若干讲,会拆开了细说每一步里面的重要知识,告诉你每一步该如何操作,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。

最后,让我们来复习一下四轮MVP框架,其中MV代表最小有价值,是英文Minimum Valuable两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,P分别代表纸面研究(Paperwork)、原型(Prototype)、产品(Product)、推广(Promotion)四个英文单词。

它们对应着4种方法论,我总结为4轮DS,分别是探索冲刺(Discovery Sprint)、设计冲刺(Design Sprint)、开发冲刺(Development Sprint)和分销冲刺(Distribution Sprint)。

四轮MVP框架和DS方法论存在的意义在于,它们可以帮助你应对这个VUCA时代,保证你的时间、精力、资源都可以用在最重要的地方。

思考题

你的产品现在到了什么阶段,应该主要用哪种MVP?

你可以在留言区写出自己的答案,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,也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。

补充阅读

书名:VUCA时代,想要成功,这些原则你一定得明白
作者: 哈佛商业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