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师兄

07 | 需求取舍:一线大厂如何平衡需求价值与资源能力?

这一讲我们开始聊聊产品落地时的一个核心话题:需求取舍下的功能选择。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,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创造更多的价值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;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,在于产品团队是否合理进行产品需求取舍。

首先,我们通过一张图来看看 B 端产品和 C 端产品需求的本质区别。

Drawing 1.png

C 端产品需求的本质是体验至上,且具备随机性、偶然性、偏动态和个性化。那如何更好地洞察需求的本质呢?这就要求产品经理具备一定的微观体感,在变化的用户需求中找到不变的要素。

比如电商产品的需求的本质是多、快、好、省:商品品类足够丰富、及时送达、性价比高、能帮用户省钱,正是因为京东、拼多多抓住了这点,才能在电商领域开辟一片新天地。

B 端产品需求的本质是能力至上,即通过线上化系统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和管理问题,从而提升业务效率,需求相对常态化、标准化。

比如智能客服系统的产品架构和底层 AI 能力(如自然语言识别与处理、画像、知识图谱等)相对标准化,不同行业的差异化主要来源于客服知识库和机器人应答策略的定制。

这就要求产品经理深度理解行业的规律和特性,并将分散的需求进一步抽象整合为行业通用的标准化产品能力,只有这样才能抓住 B 端需求的本质。

因此我们可以得出:需求是产品价值的重要载体,需求的本质就是满足用户/客户的价值。

HOW:如何进行需求取舍?

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取舍需求呢?这就要求产品经理必须具备需求价值判断能力,知道该放弃什么?该坚持什么?核心目标是什么?这是高阶产品经理的必备能力,也是产品经理们拉开差距的关键。

一方面,产品经理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紧紧围绕“具备价值的产品功能”而展开,给产品做减法,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,最终击穿用户价值。

另一方面,当产品的长期价值和短期利益产生冲突,产品经理需要将需求进行抽离(从长期视角分析需求的必要性)和下沉(跳进需求洞察更多细节)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更好地平衡产品的长期和短期需求价值,从而握住产品迭代节奏。

那具体该如何操作呢?根据需求实现目标的不同,我们将产品需求划分为功能型需求、体验型需求、运营型需求、技术型需求、策略型需求、数据型需求这 5 类。如下图所示,针对这几种需求,我梳理了一套相对通用的需求取舍逻辑:

Drawing 3.png

下面,我们将从这五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。

价值分析:需求是否具备用户价值?

接到任何一个需求时,产品经理首先需要做的是深入思考需求的价值点。根据需求实现后与用户/客户满意度的关系,需求价值分析工具 KANO 模型将用户/客户需求进行划分。

  • 基本型需求:产品必备的基本功能。

  • 期望型需求:用户内心非常期待的功能。

  • 兴奋性需求:超出用户预期的功能、给用户带来惊喜的功能。

  • 无差异型需求:有没有,用户都无所谓的功能。

  • 反向需求:如果有,用户会很反感的功能。

Drawing 4.png

因此,产品经理进行需求价值分析时,首先需要将所有需求按照 KANO 模型分类,再遵循以下原则进行需求优先级排序和取舍。

排序原则:优先考虑基本型需求的设计开发;再将更多资源精力,聚焦在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的设计开发;其次通过用户洞察,尽可能减少无差异型需求的植入;最后,坚决杜绝反向需求的输入。

这里需要特殊说明一点:产品方案设计时,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固然重要,但我们不能因为过度追求简约而舍弃基础功能,否则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。

比如位于纽约苹果专卖店的电梯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,因为该电梯的设计极简到没有上下按钮,只显示电梯楼层,所以每一层都会停下来。这就无意中“剥夺”了使用者对电梯的基本控制力,从而带来极大的困扰。

因此,在需求取舍的过程中,我们还需要基于用户价值进行权衡。

当然,对 B2C 类型的产品进行需求价值分析时,除了使用通用的工具,还可以通过深入分析业务痛点,直达需求本质。

【案例 1 美团 SaaS 中的需求预测功能】

比如餐饮业中,很多商家因为不清楚热销菜品的变化,也就很难决定原材料的采购规模,最终造成了大量原材料成本的浪费。同时,因为无法供应热销菜品,使得餐饮收益大大受损。

而美团为商家提供的 SaaS 工具中的精准需求预测功能,就很好地切入了 B 端客户痛点,帮助餐饮商家按照需求量进行合理的供应端备货品类推荐,进而降低商家成本,提升商家收益和用户满意度。

从上述案例不难发现,通过对业务本质深层次的分析,我们也能找到需求的核心价值,最终形成最有价值的产品功能。

产品闭环分析:需求是否影响产品闭环链路

产品闭环,即通过完整的产品功能设计,形成用户体验闭环。

产品闭环的前提是用户场景和体验蓝图设计,因此需要产品经理基于特定用户场景,设计出相应的用户功能路径、用户触点及用户目标。而产品是否达成闭环,取决于用户能否通过功能路径达成最终目标。

【案例 2 腾讯智能维保服务】

设计腾讯智能维保服务产品时,该产品需求的取舍过程与产品闭环强相关。智能维保服务的核心是通过用户出行数据、车辆驾驶数据来精准预判车辆损耗情况,进而给用户提供维修或保养服务提示。

此时,该产品仅仅能提供车况提示,并不能与线下维保服务产生关联。因为没有形成完整的用户路径,也就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。

于是,我们对该产品的服务全链路进行了全新设计:维保模型预测——>维保服务提示——>维保服务预约——>线上支付——>服务评价反馈。此时,维保服务预约环节与线下 4S 店和售后商家系统实现了完美对接,这才真正保障了产品服务闭环。

【案例 3 电商缺乏退换货功能】

下面我们再拿一个电商产品举例。我们知道电商产品闭环包含:搜索/推荐——>浏览 ——>收藏/加购/购买——>支付——>收货/退换货——>完单这几个环节。

比如某内容电商产品在上线之初,因内容新颖吸引了大量的尝鲜用户。收到商品后,用户想要换货/退货,此时因为缺少了操作入口和流程引导功能(未形成产品闭环),使得很多用户纷纷流失。

而唯品会和京东的产品设计不仅提供免费上门取货/换货服务,对于信用好的买家还支持及时退款服务。这种产品设计将电商产品闭环做到了极致,有效降低用户决策成本,给用户带来很好的购物体验,进而形成更强的用户黏性。

由此可见,产品功能不在多而在精,给用户提供单一服务闭环好过提供海量的断点服务。这就要求产品经理在需求取舍过程中,务必遵循产品闭环(MVP)原则:在单一服务场景下实现全功能最小单元闭环。

资源能力分析:能力和资源是否支持需求?

一个再优秀的产品 idea,如果缺少相应的企业资源和能力进行匹配,很难达成产品目标。

【案例 4 腾讯智能汽车整体解决方案】

比如在腾讯负责智能汽车整体解决方案时,因为腾讯缺少硬件及车辆相关研发资源能力,所以我们把主要精力聚焦在移动端软件和云服务产品设计上,而车载硬件交由擅长硬件领域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完成,而车辆及相关功能设计则交由整车厂完成。

我们通过内外部资源能力整合,在借助外部力量的同时,充分发挥腾讯自身的 AI 能力和应用服务优势,最终才能打造完整的智能产品系统。

因此在需求取舍的过程中,产品经理既要学会向内看,对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,做到“量力而行”;也要学会向外看,善于借助外部力量达成最终产品目标。

ROI 分析:能否产生正向收益?

在需求取舍过程中,不论是用户型产品还是企业级中后台型产品,进行 ROI(投入产出比)分析非常关键。

  • 针对用户型产品,我们需要评估“用户可接受价格”与“产品实际研发成本”。以平衡车为例,早期综合研发成本高达 10 万元,产品经理通过不断进行需求取舍迭代产品(更换硬件零部件、优化策略提升平衡车稳定性和安全性),最终将成本控制在了千元以内,进而实现了产品商业化。

  • 对运营活动类的需求取舍时,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:活动是否具备业务通用性(特定业务临时性活动还是普适业务高频活动)?能否支撑长期用户价值?最终能否带来用户增长和业务收益?此时,产品经理需要与运营团队紧密协作,才能让一切资源向产品价值聚力。

  • 对中后台类型的产品而言,短期内都是在打基础,很难看到效果。这就要求产品经理从更长期的视角看待投入产出比,更多关注产品迭代给业务指标带来的影响。

【案例 5 滴滴智能调度系统优化】

比如过去对滴滴智能调度系统进行优化时,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供需匹配

首先,我们通过乘客位置、区域订单密度预测、乘客需求峰谷变化,并基于单个用户历史出行数据进行实时需求建模;然后基于网格供给司机密度、司机信用、位置、履约历史、评价等数据进行实时供给建模;最终实现了供需两侧模型的精准匹配,大大提升了业务效率和用户体验。

在策略型的需求取舍过程中,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关联业务目标来评估策略效果,进而才能保证产品策略与业务目标一致。比如我们通过用户接单率(单位周期用户订单被正常服务的比例)和车均单(每辆车每天完单数)进行智能调度效果评估,进而完成了更合理的调度策略取舍。

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分析

产品的需求取舍,还需要考虑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。产品阶段不同,需求取舍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。

  • 在产品投入早期,企业更关注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快速实现产品落地,在以一定的用户黏性占领新业务;

  • 在产品成长期,企业更注重产品功能和体验打磨,以获得更大的用户规模和业务体量;

  • 在产品成熟期,企业则更注重系统能力建设及产品差异化,以获得更强的产品壁垒和业务盈收;

  • 在产品衰退期,企业更关注产品创新并寻求第二曲线,以延缓产品衰退周期,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。

Drawing 6.png

【案例 6 从移动端到车载场景,微信的“上车”心经】

微信已经成为移动端的一款生态型产品,而它在车机系统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却处于投入期。下面我们就聊聊,当时我们是如何给微信产品瘦身,将其打造为车载场景下的第一款 MVP(最简化可实行产品)社交产品的。

一切产品的思考原点都要回归于用户价值,基于“边开车边社交”的使用场景,最终我们提炼出了产品价值的关键词:安全、隐私、高效。

  • 安全:所有功能设计,以保证驾车安全性为第一优先级。

  • 隐私:在半开放的车内环境下,充分保护用户隐私。

  • 高效:在用户注意力被驾驶占用的前提下,通过更好的交互体验设计保证沟通效率。

Drawing 8.png

基于最小单元功能闭环逻辑,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功能裁剪,最终只保留了一些基础社交功能,这包括登录/退出、主动/被动收发消息、语音通话/挂断、文本/语音消息播报、最近联系人列表、选择联系人等。

同时与车辆硬件充分结合,保证智能系统的整体性和用户交互的便捷性。

  • 增加了仪表盘消息提示、方控独立微信按键等功能,让沟通更高效便捷;

  • 通过隐私登录设计(根据是否隐私空间选择登录触发机制)、主驾单声道 TTS 播报等功能,充分保护了用户隐私;

  • 通过提前车速判断、等红灯消息简报等功能保证了驾驶的安全

Drawing 10.png

正因为我们分析了产品所处阶段,从而找到了车载微信需求取舍的逻辑,并将产品 MVP 快速落地,以实现最小单元功能闭环。最终再通过数据驱动,不断论证需求取舍逻辑,进而实现产品价值闭环。

小结与预告

这一讲我们介绍了需求取舍的五个要素:需求价值分析、产品闭环分析、资源能力分析、投入产出比分析、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分析。

根据业务特性和所处阶段的不同,这五个要素的思考重点也略有差异。因此,产品经理需要从综合视角对需求价值进行取舍,让产品价值最大化。

这里我提一个问题:你是如何进行需求价值取舍的?哪个要素是你使用得最多的要素?除此之外,你还有哪些方法?欢迎你在留言区与我互动、交流。

新时代产品体系复杂度增加,下一讲我们就深入谈谈新时代产品方案的设计重点,并结合腾讯的案例,聊聊如何同步构建场景体验和产品能力。

另外,如果你觉得本专栏有价值,欢迎分享给更多好友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