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ocumentDB是微软于2014年推出的,基于Windows Azure的一个PaaS云产品。正如它的名字所示,这个产品是个文档数据库。它主要是冲着MongoDB的市场去的,它的数据模型和MongoDB很像。
2017年初,微软推出了和MongoDB兼容的DocumentDB的API。在2017年5月微软面向程序员的Build大会上,微软宣布DocumentDB升级为Cosmos DB。Cosmos DB包含多个数据模型,文档模型成为其子集。
今天,我就带你回顾下这个MongoDB竞品的发展历程。
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2013年。那时候我还在微软,一个同事神神秘秘地宣布他要离开我们组,去投奔一个秘密项目了。和以往的各种离别不同,这个同事对于接下来转去做什么,一句话也不肯多说。事关公司机密,只是道听途说,这个秘密项目已经开发若干年,微软投入了若干人力物力。
因为我所在的组做的是经典的大数据基础架构的东西,而我同事十余年如一日地在数据库引擎上做开发,换来换去的组都是数据库引擎开发这方面的。所以我只能大概猜测,他要去的这个组做的应该也是和数据库相关的事情。我实在猜不出来,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神秘的数据库产品。
那时的数据库市场正如火如荼,大数据和NoSQL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。MongoDB更是以简单易用、功能强大、服务周到,而成为很多创业者和初创企业的首选。像MongoDB这样的,基于文档而非传统关系模型的数据库,是如此受欢迎。
那个时候的我一直有个困惑:为什么这么美好而巨大的市场,就没有人觊觎呢?如果我是某家大公司的人,我一定会组个团队,开发一个和MongoDB一样容易卖钱的产品。
上面这两件事情一直盘旋在我脑海之中,但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是彼此孤立地存在。
然而,它们终究还是以很巧合的方式重合了。2014年,微软正式公开了一个新的数据库——DocumentDB。
2014年公布的当然只是预览版,正式版于2015年才正式发布。那个时候,我已经离开微软,而我朋友的LinkedIn档案终于更新,改成了自己是做DocumentDB的。有一天,我偶然看到这个朋友的LinkedIn才恍然大悟,原来微软早就已经开始觊觎MongoDB的市场,并秘密研发大杀器了。
我们知道,MongoDB作为一个产品来说,其易用性达到了相当的高度。唯一不足的,是产品的稳定性。MongoDB充其量就是一个“杂牌军”,在系统是不是丢数据、能不能够有比较好的分布式处理能力、够不够安全方面,都有很多的问题。
而DocumentDB开始杀入市场的时候,面对强大的MongoDB,这场大战并不好打。面对当时的境况,DocumentDB最终选择了几个切入点。
这个产品推出以后,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微软决策的正确性。微软这次的产品确实在易用性上有了本质的飞跃,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。
然而,使用SQL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,是一件说不清楚的事情。毕竟,有人喜欢SQL,也有人讨厌SQL。而MongoDB的API方式和对语言的支持,与SQL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道路。这种不同,导致程序员们非常喜欢使用MongoDB。当然,这也使得MongoDB失去了大量只会写SQL或者对SQL有明显偏好的人。
那个对事务处理的支持和事务处理级别的选择的设计,确实让用户在精准服务和省钱之间必须做出选择。这种选择在MongoDB里没有,而且MongoDB在事务处理上也没有提供特别明确的语义支持。
对于很多用户来说,事务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需求。没有事务处理的话,数据的写和读就会麻烦很多,应用程序的开发就不一定会顺利。所以对事务处理的支持,和事务处理级别的选择,是DocumentDB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。我觉得,这也是它比MongoDB更出彩的特征。
为什么微软决定把DocumentDB做成Windows Azure的一个服务,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产品来卖呢?我想一方面固然是Windows Azure自动帮每个用户管理了很多东西,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微软觉得这个产品会很成功,所以能够借助产品让Windows Azure的订阅和使用数都上一个台阶。而且微软为了推广这个产品,在Windows Azure上的收费很低。可以说,为了让这个产品去推动Windows Azure的订阅,微软也是不遗余力。
实际上,这个产品一开始算不上多么成功。的确是有不少人在用,但是这个比例和微软期望的,或者和MongoDB的使用率比起来,实在是低很多。而从已有的MongoDB迁移到DocumentDB上,又意味着程序的重新开发。很多人一点都不想重新开发一个新程序,所以即便DocumentDB有厉害的地方,也只有新的应用在用,而老的基于MongoDB的应用转化过来的比例并不高。
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,让那些使用MongoDB作为数据库的应用可以顺利地迁移到DocumentDB上,2017年的时候,微软准备了一个大杀器: 为DocumentDB提供了一套和MongoDB完全一样的API。
这次微软终于决定不再玩SQL了,也不再矜持了。既然Mongo是标准,那么我们就在自己的系统里面把标准给兼容了。那样你们要是在MongoDB上跑的,就可以不用改程序直接跑到我的数据库上来。
这种做法颇有点流氓做派。但是我们也知道,API不可能申请专利,加上MongoDB本身还是开源的,所以微软的这种做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。这样一来,但凡背后用了MongoDB的程序,都可以顺利地转化过来了。
MongoDB自己本身也并非没有问题,而这反过来给微软帮了很大的忙。在2017年1月的时候,黑客们大规模袭击了默认安装的MongoDB。这些MongoDB没有密码,可以被随意登录。黑客袭击MongoDB后,将数据删除或者转移到其他地方,并留言需要支付若干比特币才给恢复数据。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,还是MongoDB本身的默认安全设置不好。
这的确是给微软提供了很多活动的空间。在“更安全”的宣传下,又提供了MongoDB的API,DocumentDB终于开始迅猛发展,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。这又反过来促使微软对DocumentDB有了进一步的期望。
2017年5月微软全球Build大会上,作为大会主讲内容的一部分,微软宣布DocumentDB升级成为Cosmos DB。Cosmos DB直译过来就是“宇宙数据库”。Cosmos DB是DocumentDB的一个超集,不仅包括DocumentDB的所有功能,而且增加了对图数据库在内的多种其他数据库的支持。
Cosmos DB最初宣布的时候,很多人对这个命名表示了疑惑,因为这和微软内部大数据处理平台Cosmos的名字很像。也因此,很多时候不知情的人会以为,微软是把内部数据平台Cosmos开放给外面的人使用了。然而实际上,Cosmos DB和Cosmos并无半毛钱关系。
但是,Cosmos DB的宣传如火如荼、声势浩大。再加上图灵奖获得者的现身说法,Cosmos DB的知名度被迅速打开,并且获得了很多人的信任。
于是从DocumentDB升级到Cosmos DB,微软不仅完成了在文档数据库上面的布局,看起来其能力更是远远超过了MongoDB。这个数据库自2017年5月以来,Windows Azure的用户都在使用。虽然效率如何还需要时间去检验,但是其易用性已经经过了考验。
无论如何,作为MongoDB在市场上唯一的竞争对手,Cosmos DB的目标很宏大。如果微软能够顺利地让这个产品成长起来,那么在将来它很可能是Windows Azure云服务里面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服务。当然,如果微软没能做好产品,用户又不愿意绑定到Windows Azure的战车上,未来就会堪忧了。
在我个人来看,未来Cosmos DB的成败概率大致在一半一半,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MongoDB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,以及其他的云计算厂商打算怎么玩转文档数据库这个游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