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我是王宝令。
很高兴能再次收到用户的来信,一下子还是 3 封,真是受宠若惊。
通过大家的来信、留言,我深刻感受到大家学习的欲望和热情,也很感谢你们能跟着我一起,把并发这么难啃的知识点都**“嚼碎了”——“吃下去”——“消化掉”**,变成自己的东西。
脚踏实地,才能仰望天空。
来信一:他说,这是一盏明灯,可以带你少走很多弯路,正确前行,野蛮生长。
你好,我是笑笑,17届杭师大计算机毕业的学生,现在一个电商互联网公司做 Java开发。
在没有学习这个专栏之前,我自己也曾读过一些并发编程相关的书,但那时刚毕业,看完后也仅仅是知道了并发的概念、并发产生的原因,以及一些并发工具类的使用,整体处于“了解”阶段,距离“掌握”还很远。所以,看到“极客时间”出并发编程的专栏后,我立马就订阅了。
第一个感受:宝令老师的讲解思路特别清晰,由简入深。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技术、这些技术带来的影响点以及如何能更合理地使用这些技术等内容,都阐述得清清楚楚。整个专栏下来,宝令老师带我“游览”并看清了并发编程的全貌。
第二个感受:清晰简洁,理论和实践并行。每次读完老师的文章后,先前很多模糊的知识点都变得更加地清晰,比如:
总之 ,十分感谢宝令老师这几个月的付出。想必很多同学都跟我一样,不能说看了专栏我们并发的能力一下子变得多么多么厉害(这也不现实)。但,它绝对是一盏明灯,给我们指明了方向,让我们在并发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,正确前行,野蛮生长。
宝令回信:
很高兴能够为你答疑解惑,学习最怕的是没问题,只要有问题就一定能找到答案,探索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。也感谢你这几个月的支持和信任!
来信二:他说,于是,我有了自己的“Java并发编程全景图”。
你好,我是华应,互联网行业的一名非著名程序员。
关于并发编程的学习,我也曾多次尝试学习,从不同的切入点或者方法学习过,但都不得要领。 看了宝令老师专栏的试读文章后,我发现每句话都戳中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痛处,就决定跟着了。
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,在第一部分“并发理论基础”的最后,老师专门拿出了一篇文章来为大家答疑,每个问题都非常经典,涉及到CPU、缓存、内存、IO、并发编程相关的操作系统层面的线程、锁、指令等知识点,为我打开了并发新世界。同时,我把难啃的知识放在了自己技能全景图中,时时温故知新。
总体来说,学习完这个专栏后,我获益良多,不仅是对并发编程有了系统化的理解,也第一次针对并发编程绘制出了自己的全景图(如下图)。生有涯而学无涯,相信这些知识图谱定能给我指明前进方向,点亮我的技术人生。
真心谢谢宝令老师,希望老师能再出更多的专栏,我们江湖再见!
宝令回信:
系统化地学习很重要,这样遇到问题不会迷茫。感谢你分享的全景图,教学相长,我们互相学习!
来信三:他说,如今每做一个需求,都会对其资源消耗、时间损耗和并发安全有进一步的思考和优化。
你好,我是小肖,在深圳的一家金融公司负责后端业务开发。
想起学并发编程,是因为在找工作时,经常会有面试官问我有没有并发经验,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在并发方面的不足。但由于整天沉浸在各种业务代码的CRUD中,而且公司用户数量不大,导致自己接触的并发场景少,完全缺少理论+实战经验。
所以当“极客时间”出了《Java并发编程实战》这门课后,我立马就订阅了,同时也对宝令老师的分享充满了期待。
事实证明,老师分享的知识深度广度让我叹为观止,干货非常之多,许多知识也很贴近实战。比如,在第二部分“并发工具类”的14篇文章里,我跟着学会了如何用多线程并行操作来优化程序执行时间,以及如何用线程通信来让程序执行得更高效。
就这样,从头到尾跟下来后,我收获颇丰!
现在,我也尝试着把我学到的知识点用于项目中,不断优化自己的代码。如今我开始每做一个需求,都会对其资源消耗、时间损耗和并发安全多进行一步思考和优化。这些都为我的项目成功上线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,我的同事也开始夸奖我并发方面的表现突出。这是我最开心和欣慰的地方。
由此,我想感谢宝令老师,是发自内心且由衷地感谢。感谢老师这几个月的一直陪伴,感谢老师分享的知识让我向着理想更进了一步,感谢老师怀揣着对技术的执着之心激励我初心依旧。
宝令回信:
你这么快就能在工作中熟练使用了,这是我最开心和欣慰的地方。学会怎么思考并且在工作中实践,进步一定很快。祝在工作中更上一层楼!